@      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真的这么弱吗?如何抵抗曹魏的?

你的位置:股票网交易平台-网上开通股票杠杆-在线股票平台 > 在线股票平台 >

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真的这么弱吗?如何抵抗曹魏的?

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真的这么弱吗?如何抵抗曹魏的?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过程中病死,蜀军因此撤兵汉中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在撤兵途中魏延不服杨仪的统领,想要争权并发起动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是也影响了蜀汉的军力。在这个背景下蒋琬接替诸葛亮管理蜀汉政务,蜀汉建兴十五年(237年)大将军蒋琬出屯汉中,准备进攻魏国。蒋琬认为诸葛亮数次出秦川北伐,道路艰险粮草运送困难,很难取得成效,不如顺着汉、沔水从水路往东进攻上庸,这条线路不同于“隆中对”战略,也没有得到蜀汉将领的支持。

因此直到蜀汉延熙九年(246年)蒋琬去世,这一战略也未实施。虽然蒋琬从汉、沔水东进的战略没有得到支持,但是他并未放弃北伐的念头,而是重新构想了一个新战略,这个战略也为之后姜维的北伐奠定了战略决策的基础。

蒋琬认为应该分裂蚕食魏国,并且应当以凉州为主要战略目标进行攻击,因为凉州并不被魏国所看重,且在之前诸葛亮“西和诸戎”战略的影响下,蜀汉在羌、胡之地有很大的影响力,诸葛亮北伐时羌胡就有所响应,而在蜀汉建兴十四年(236年)还有武都氐王苻健来投靠,在延熙十年(247年)更有凉州胡王治无戴、白虎文带领族人投靠蜀汉。蒋琬正是认为姜维的“练西方风俗”对拉拢羌胡势力有很大作用,认为应该让姜维任凉州刺史,经略凉州,自己则在后方为姜维做后援,可惜的是蒋琬还未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就已经病死。

展开剩余89%

接替蒋琬的费祎执政期间蜀汉与魏国作战数次,但是费祎的进取心并不如蒋琬、姜维,费祎认为诸葛亮都不能北伐成功,更何况是他和姜维,不如安心治理内政,等待有能力的人出现再北伐:“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倖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与魏国郭淮、夏侯霸在洮西作战不利,只是招揽了胡王治无戴等人;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维又出西平,不克而还。在这两次魏蜀两国的交战中,双方兵力投入并不大,对时局的影响也不大,姜维受到费祎的制约,“其兵不过万人。”

直到延熙十六年(253年)费祎死后,姜维才有率领大军北伐的机会,也正是在费祎死后,蜀汉的北伐事业正式从诸葛亮、蒋琬、费祎交到了姜维手中,姜维的北伐才真正开始。

从政局对战略形势的影响上来说,魏蜀两国政权的稳定性相差很大,蜀汉的政权、政务交接虽有小波折,但总体平稳,刘禅在位却不多干涉政务,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的权力交接平稳,对国家的影响很小;而魏国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三任最高统治者的更迭,曹魏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病死,齐王曹芳即魏国皇帝位又于曹魏嘉平六年(254年)被司马师所废、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后又在曹魏甘露五年(260年)被司马昭部将成济所杀,曹奂继位直到曹魏咸熙二年(265年)禅让给司马炎。曹魏在二十年内更换了三位君王,且后两位都是在政权的争夺中或被废或被杀,足可见魏国内政的不稳。

1.姜维北伐

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年)姜维接替因为被刺身亡的费祎,并于同年开始了自己主持的北伐事业。虽然在之前姜维都发起过对魏国的进攻,如蜀汉延熙十年(247年)与魏郭淮、夏侯霸战于洮西,接应胡王治无戴等部落投降;延熙十二年(249年)进攻洮城被邓艾所拒后又“复出西平不克。”

但是此时姜维受费祎节制,带领的兵力不足万人,对魏蜀战场的影响很小。也正是从费祎死后,姜维才开始大规模的北伐,延熙十六年(253年)姜维带领数万人围困南安,后因魏国雍州刺史陈泰及时救援,姜维粮食用尽被迫退兵。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又从陇西出兵,魏国守狄道长李简向姜维投降,姜维继续围困襄武,并与魏国大将徐质作战,斩首破敌,最终带(河间)(河关)、狄道、临洮三县百姓回军。延熙十八年(255年)与魏国降将夏侯霸一同经狄道出兵,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并围困王经于狄道,后因为魏国援军赶到,退回钟题。延熙十九年(256年)姜维迁为大将军,更是整勒戎马积极北伐,但是姜维这一次的北伐遭受了惨败,因为胡济的失约不至,导致姜维在段谷大败于邓艾,“死者甚众。”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国诸葛诞在淮南发动叛乱,魏国分关中军队东下,姜维想要抓住机会进攻秦川,因此率数万人出骆谷,后在长城与魏军对峙,魏军坚守不出,在蜀汉景耀元年(258年)得知诸葛诞兵败后,姜维只能回军。也就在同年,“宦人黄皓始专政。”蜀汉政权对姜维北伐的支持减少,黄浩甚至想剥夺姜维的兵权,“阴欲废维树宇。”在这种情况下,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兵出汉、侯和被邓艾所破之后,就再也没有条件发起有规模的北伐行动了,只能屯兵沓中,且“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魏蜀战争中蜀汉积极进取的局面就此结束,进入了被动防御的局面,直至景耀六年(263年)被魏国所灭。

姜维的北伐虽然最终也同样遭受到了失败,但是可以看到

姜维的北伐战略与诸葛亮、蒋琬时期的战略有很大不同

,可以说姜维的北伐战略已经发生了演变,既继承了

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中“西和诸戎”、“出秦川”的既定方针,又遵循了蒋琬提出的“联羌胡”战略

并最终发展成以陇西为战略重心的陇西战略

。姜维的陇西战略是以陇西一带为北伐的战略目标,又将联羌胡作为辅助战略,将“出秦川”改为出陇西,除了在延熙二十年(257年)趁魏国关中空虚,姜维想直接从骆谷进攻长安以外,姜维其他的北伐行动都是对陇西一带展开激烈的军事争夺,从而意图达成消灭魏军生力军和吞并陇西的战略目的。

姜维确立陇西战略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战略决策上的继承性,争夺陇西即是争夺凉州,夺取凉州与“隆中对”并不冲突,且联羌胡更是对诸葛亮和戎战略的延续;第二、战略决策的时效,姜维将北伐战略目标改为陇西一带是对新形势的适应,长安近畿的魏军布防军力较强,陇西一带的防御则相对薄弱,姜维的几次北伐战果都不错;第三、战略决策的主观性,姜维对陇西战略的坚持与其自身脱不了关系,“(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第四、战略决策的客观性,陇西一地对于蜀汉十分重要,占据陇西既可以更好的发动羌胡势力,也可以直接骚扰魏军边境。因此姜维在北伐过程坚决执行陇西战略,魏蜀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局面。

2.姜维时期魏蜀作战的新格局

战场的转移

姜维时期北伐的主战场与诸葛亮有很大不同,诸葛亮时期北伐战场多变,一伐中主战场在陇西与长安之间的天水、广魏、南安三郡,二伐则是扶风郡的陈仓,三伐是陇西一带的武都、阴平二郡,四伐则在天水郡的上邽一带,五伐则是对峙于接近长安的五丈原。综上所述,诸葛亮北伐选择的战场多变,并且每次北伐的目的也不一样,姜维则有所不同。姜维在蜀汉延熙十、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年和景耀五年七次北伐中的战场都在陇西一带,延熙十九年则是从天水郡迂回到陇西一带,而延熙二十年出骆谷直接逼向长安更多的只是为了策应魏国东线诸葛诞的叛乱,寻求直接攻下长安的机会。因此从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对比不难看出,相对诸葛亮战场的多变,在姜维时期蜀国北伐的主战场已逐步转移到陇西一带。

战略目标的明确

对于诸葛亮的战略目标,从一伐可以看出诸葛亮想要吞并凉州,三伐是直接攻下武都、阴平二郡,而二伐、四伐、五伐都在与魏军的相持中最后退兵,明末王夫之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以攻为守,保全蜀地“主闇而敌彊,改图以为保蜀之计耳。”而姜维的战略目标则比较明确,就是要联合羌胡夺取陇西一带,进而吞并整个凉州与魏国对抗。

战场局势的变化

诸葛亮时期魏蜀战争战场的局势与姜维时期有很大不同,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只有一伐和四伐的过程中与魏军发生过激烈交锋;二伐是围城不下,自己退兵;三伐、五伐乃至四伐后期都是魏军避战为主,最终得到不重要的城池或在消耗战中被迫退兵。

而在姜维时期双方的战斗更为激烈,不仅互有激烈交锋,并且损伤很大,战局激烈。在延熙十、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年和景耀五年的几次北伐中都有激烈交锋,甚至死者以万计,战场局势已经不像诸葛亮时期一样以对峙为主。这与姜维战略变化后的战场转移有关,因为在近畿一带若魏军主力倾覆,则长安腹地无险可守,魏军必然是以固守为主。而战场在边远的陇西一带时,魏军少了顾虑,就算兵败也对长安没有威胁,因此也积极与蜀军作战,战略局势一改诸葛亮时期的双方相持消耗的阵地战为主,变成积极拼杀的作战局面,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魏蜀战争的新格局固然是因为姜维的战略变化所引起,但是也跟魏国的的变化息息相关。

3.是非成败转头空:蜀国灭忙

在几次政变和平乱后,曹魏景元四年(263年)成功夺取曹魏政权的司马氏集团决定伐蜀,司马昭认为已经到了灭蜀的时机了。自诸葛亮北伐以来,魏蜀战场一直是蜀国积极进攻,魏国被动防守为主,而在姜维北伐后期蜀国败多胜少,刘禅不理朝政,姜维也避祸屯守沓中,宦官黄皓趁机窃弄权力,败坏政事,“百姓疲弊。”

与蜀汉形势所不同,执掌曹魏政权的司马氏集团积极进行屯田恢复生产,增强国力、军力,为消灭蜀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军事基础。而此时曹魏朝廷中很多人仍认为不可伐蜀,如邓艾就“以为未有衅,屡陈异议。”但司马昭力排众议,他认为蜀汉已是“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并制定了灭蜀的战略计划,其部署是“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彼若婴城守险,兵势必散,首尾离绝。举大众以屠城,散锐卒以略野,剑阁不暇守险,关头不能自存,以刘禅之暗,而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知也。”

司马昭对伐蜀的成功,已经是成竹在胸了。在还未正式伐蜀之时,司马昭又采取措施扰乱吴、蜀二国的判断,他下令“青、徐、充、豫、荆、扬诸州,并使作船,又令唐咨作浮海大船,外为将伐吴者。”这就使孙吴不敢发兵救蜀。

同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三路伐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邓)艾与(姜)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在姜维被邓艾牵制在沓中之时,钟会就乘机“出其空虚之地”一举攻下蜀汉军事重镇汉中。而在姜维退守剑阁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之时,邓艾果断以奇军从阴平道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开道,攀木缘崖,”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到达蜀汉中心地带,并攻进克涪县,在绵竹击败诸葛瞻,最后直接进军成都。而此时刘禅接受谯周的主张,向邓艾投降,蜀汉最终灭亡,魏蜀战争也就此结束。

蜀汉政权在公元221年建国,而于公元263年亡国,若追溯蜀汉政权的前身刘备集团,又要到公元196年刘备割据徐州之时。而魏国政权的前身曹操集团,也是从公元192年割据兖州开始形成,魏蜀战争的前身其实就是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的战争。

在魏蜀两国分别建国之后,诸葛亮调整了自己的“隆中对”战略,将重心放在了“出秦川”的北伐上来,魏蜀战争也就围绕着蜀汉的北伐开始了,从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魏国以防守为主,偶有曹真、曹爽的伐蜀反击,但效果不大,而在成功防守住蜀汉的多次北伐之后,魏国休养生息的策略获得了成效,蜀汉国力日益衰落,而魏国的国力日益强大,最终在公元263年魏国取得了伐蜀决定性的胜利可信的股票配资平台,消灭了蜀国,前后持续数十年的魏蜀战争就此结束。

发布于:天津市